查看原文
其他

「做書」第一年

2014-12-31 刘松 做書

生命总是在不断给人惊喜。对于一心只想「把喜欢的事情做好」的我来说,尤其如此。「惊喜」是一种比「开心」更加美妙的生理感受,它不是做成一件多牛逼的事带给人的成就感,也不是工作获得回报带来的满足感,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完全没有想到的好事」的那种感觉,令人愉快。


我不知道,是这个时代的问题,还是我自己存在误会。在当前很多语境下,「把事情做好」听起来会给人很机械、很傻的感觉。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如果真的有一件很小很小的事被做好了,没有人会想到的那种好,如果恰巧再有这么一个可以被很多人知道的渠道,那这件很小的事情就会被放大,被称赞,被传播。作为一个重度垂直的社群媒体,做書是如何成为「做書」的?这是我能想到的最恰当的解释。我做这个,从一开始,就没有图过什么。大概是因为没有人会想到做这个,或是有人想到了却没有做好。但是对我自己,对我的整个成长、经历来说,它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独一无二,不能被学习,也不可能被复制。


这一年里,我从「我」到「我们」,从线上到线下,有一些总结。对未来,也有一些想法。和各位分享。


成长中的「做書」


去年年末,中信出版社的朋友在豆瓣做了一个线上活动,叫「3行计划2014」,作为朋友,我曾用豆瓣小站推荐那个活动,随手写了今年的目标∶总的关注数能达到20000吧!那时候,微信平台刚注册,每天几十几十的增长,全靠豆瓣带些流量过来。谁能想到,这个随口说出的数字,在4月就达到了。


时间很快。做書的微信平台是去年11月在朋友的建议之下开设,12月中正常推送,到现在,居然都坚持了一年了。时间虽短,却感觉和大家相识很久了。


从属性上来说,做書是百分百的垂直类自媒体,我却十分不愿意被归类为自媒体人。所以有一些有关自媒体的采访邀请,我都拒绝了。在我心里,做書仍然是我的一个兴趣点,非常个人化,在没有足够清晰的商业想法之前,我也不知道要怎么谈论它。我就是想做编辑没有做成,做了这个。


除了微信平台,我们的阵地还有豆瓣小站、微博,这几个是我们亲自在维护的;在一些阅读平台上,像鲜果阅读、腾讯新闻、今日头条这些,我们有同名的、自动抓取内容的账号;在上半年,我们在十五言也开设了同名的订阅主题。这些账号的累计关注量加起来有18万了。


不得不承认,在行业的下沉、在自媒体平台的飞速成长,让做書具备了很多可能性。我们的想法也慢慢的清晰了起来。


关于「盈利模式」


做書被越来越多人知道是两个人业余在运营之后,被问到的最多的问题就是:怎么盈利?实在是很烦恼。


我们当然有模式。不过在谈了很多次之后就觉得,「盈利模式」实在是一个很扯的词。应该毁了不少创业者吧!创业者对盈利的计划可能在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后,是在把产品做的足够牛逼、成功,有影响力之后,我们创造的是未来!但是,恕我直言,问出「你们怎么盈利」这些人中的大多数,都看不到这么远。以盈利为目标,自然没错。盈利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


谈论的多了,我们也有点经验了。所以再有人问起的时候,我们就会反问:为什么不问我们提供的是什么?我们的价值是什么?如果我们提供的东西没有价值,那就不存在「怎么盈利」这个问题;如果有价值,「怎么盈利」这个问题更是不存在了。有价值就有价格。你说你有价值,但是是免费的哦!你让用户怎么信你?


我在职场上有个很好的老师,关于钱的问题,他曾这么和我说:还很年轻的时候,不要太在意工资卡里的数字。唯一标准就是,你是否视这份工作为事业,你为这份事业所付出的青春与努力,和交到的朋友、习到的本领,获得的成长,是否匹配。如果匹配,只需要稍加等待,都会有的。


所以,把事情做好了,自己爽了,有没有利益回报,并不那么重要。总会有人持着相同的价值观,和你走在一起。


还可以更好


2014年,我们做了5场线下活动,2次线上活动。豆瓣和微信基本每天都会更新,这对两个还在上班的人来说,也是蛮拼的。一点辛苦,但很开心,成就感满满的。但是,也许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


内容的采编可以做得更好,内容也可以以影像的、电台的,很多种形式呈现出来;可以有更多的有趣的线上活动,线下活动也可以做得更细分,体验可以更好;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来稿者沟通,或是去盯已经确定的专栏;可以推荐更多的用心做出的图书,可以更多的留意网络世界中书籍相关的内容…


会做得更好的。在版权问题上,在亲身经历了一次维权事件之后,对版权,我们将会更加严谨。对内容合作伙伴,以后微信的「阅读原文」直接链接到对方的微信上或者产品销售页面上。


做書者说,依然还是自下而上的做,更加细分的做。线上活动呢,从文案写作、编校质量到真正的好书和好编辑,都会有。货真价实的培训课程,我们也在筹备中了。


谨慎寻找「气味相投」的天使投资和技术伙伴


在行业的下沉,高度的垂直,让做書具备了商业化的可能。基于做書这个母体,做产业媒体、产业的培训和招聘,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除此之外,我们还会尝试做一些APP产品,工具化的,社交化的。


看完上面的关于盈利的探讨,大概能知道做我们的投资人(更确切的说是「天使投资人」)也不是容易的事。他必须是重度阅读者,关心出版业发展;他得相信,在下一个二十到三十年,「文艺」会以各种形式「复兴」起来,「全民阅读」并不是一句空话。如果它真的成为了一句空话,那一定是你我的责任。


除了天使投资,我们还需要擅长技术并且对做書有浓厚兴趣的伙伴。如果诸君中,恰好有对我们感兴趣的天使投资人(个人机构均可),以及擅长技术的朋友,也都欢迎联系我。我的邮箱是:liusong2001@qq.com


创业路上,我们需要更多的同行者。如有业内的创业者们希望与我们建立合作(或只是单纯的交个朋友呢),我们都是欢迎的。回复后台,或者通过上面的邮箱与我联系均可。


感谢的话


谢谢团队。新成员张远、我们最可爱的志愿者们:刘伟(9527)、默默、潘潘、卢卢。五次活动,一点报酬没有,甚至连咖啡都要自己买…但一直都还是你们,这可以说明一切;志愿者还有魏阳、龙桂烨、魏辰翔、肖海伦、心忆、阿蚊、Anrean、戴军、王末琪、豆子Bohne、小白、唐乔、芒心、小君、十万个为什么、冯率、身高一米八四、郭正经、八月、笑笑等等;尤其感谢宁宁这一年来每天凌晨为做書第二天要推送的文章所做的校对和编辑工作;


谢谢我们的合作伙伴们。在还不是正式的商业组织的情况下,他们和他们所代表的机构们给了我们莫大的帮助和支持。他们分别是亚马逊Kindle、知乎、豆瓣阅读、离线offline、单向街书店、时差俱乐部、库布里克书店、浦睿文化、香港三联、新京报书评周刊、新星出版社、世纪文景、上海译文、理想国、果壳阅读、湛庐文化、中信出版社、磨铁黑天鹅、读库、北京开卷、JIC投资观察、纽约时报中文网、爱范儿、TOPYS 等等;


某种意义上来说,「做書」是朋友圈的产物。所以一定要谢一下我们最牛X的亲友们:秦俟全、吉井忍、Viola、王二若雅、王泽阳、魏玲、王蕾、李伟、华婧、小庄、李婷、宁宵宵、秦蕾、仇勇等等;还有我最最亲爱的江湖群里的小伙伴们。


想起来过年时重看《雍正王朝》,老十三的一句台词:人待人,是无价之宝。无价之宝!我没有办法心安理得,只能跟自己说:好好干吧!


好好干吧!2015,我们会做得更好。



做書原创,转载请联系做書。


做書关于书的一切。

微信号:ipublishing 微博:@做書

联系邮件:ipublishing@qq.com


回复关键词查看对应内容:

关于做書|入行指南|经验之谈|吐槽|转行案例|编辑手记|出版人|沈昌文|张立宪|刘瑞琳|黄明雨|王思迅|汪家明|刘景琳|安德列·西弗林|胡晓东|姜峰|左志坚|设计|原研哉|朱赢椿|聂永真|杨林青|王志弘|佐藤可士和| 书店|诚品|PAGEONE|先锋|彼岸|方所|吴清友|钱晓华|刘苏里|钟芳玲|营销|文案|微信运营|微博运营| 发行|运营管理| 大数据| 数字出版|kindle|豆瓣阅读|拇指阅读| 知乎|众筹出版|互联网|电商|当当|亚马逊| 畅销书案例|出版研究|出版观察|行业数据|书单|书评|招聘|


点击阅读往期推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